「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年近岁末,粤闽赣(蕉岭)苏区省界工业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梅州召开,三省嘉宾、学者齐聚一堂。
紧凑的行程,激烈的讨论,透露出苏区振兴发展的时代之音。从实地考察到面对面研讨,问题与建议不断被抛出,目标始终明确——苏区省界携手振兴,共赢绿色工业未来。
围绕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期间,梅州将开拓江西、福建大市场,促进粤闽赣边界交通互联、产业共建和生态共保,探索建设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
走在探路前列,梅州蕉岭先行先试,建设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蕉岭片区),着力让省际边界地区成为省际合作前沿。
以苏区省界工业产业发展为研讨主题,研讨会如何整合粤闽赣三省资源,推动苏区省界地区振兴发展?如何推动先行先试的蕉岭加快工业产业绿色发展?
化感恩之心为报恩之行,以研讨会为起点,粤闽赣三省正朝着“深化苏区振兴省际合作,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的目标不断迈进,凝聚苏区奋进力量,释放苏区发展红利。
南方日报记者黄培强通讯员廖静宜汪敬淼丘林强
1抢抓机遇
讲好“三缘”故事
育新机
从地图上看,梅州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是南岭重要生态屏障,与相邻的江西赣州、福建龙岩同属原中央苏区。
深化省际合作,让省际边界地区成为省际合作前沿,需要找到类同点。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类同点在哪里?同属苏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连。
蕉岭作为梅州的北大门,毗邻福建龙岩。在蕉岭广福镇,散步跨省,并不出奇。与蕉岭毗邻的龙岩上杭县,地处汀江中游,是全国第一批公布的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古田会议和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多年前,有30多个客家姓氏的始祖在上杭开基创业,使其成为客家人的重要祖籍地之一。
“来到梅州蕉岭有一种亲切感,就像是回家一样。”研讨会期间,上杭县副县长杨智星发出感慨。在他看来,历史渊源深厚且关系亲密,为粤闽赣苏区深化省际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对新时代做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明确了任务和要求。
在“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方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赣州、龙岩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好赣州、井冈山、梅州综合保税区和龙岩、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日前,国务院批复的《“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将梅州、龙岩、赣州等列入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范围,明确了革命老区建设任务和支持措施。同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瑞金至梅州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新建瑞梅铁路。
一系列政策给苏区大地带来的是振兴的信心、发展的机遇。
“梅州、龙岩和赣州同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三市人文相通,资源相似,产业相似,深化苏区振兴省际合作恰逢其时。”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教授吴志军认为,蕉岭位处三省边陲、三市交界,产业基础扎实、文旅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是建设粤闽赣交流合作平台、打造省际边界合作区的绝佳选择。
事实上,位于三省边陲的蕉岭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早已日渐紧密,逐步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如立足于蕉岭的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被评为中国水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第11位。公司有一个生产基地便位于福建省龙岩市,实现跨区域合作,有效促进资源开发和利用,推动两地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
当前,蕉岭正探索建设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蕉岭片区),主要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在试验区内建设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
其中,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拟建于蕉岭产业集聚地广福园区,与武平县岩前镇仅一界之隔,辐射半径近公里,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对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有利区位。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让省际边界地区成为省际合作前沿,是顺时应势、与时俱进的苏区振兴举措。
“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折不扣将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工作要求落实到位。要下定决心,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为加强省际合作、加快振兴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智慧和力量。”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总指挥刘晋生在研讨会上强调说。
2借智借力
集中三省力量
探新路
毋庸置疑,研讨会的召开,是一场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其中既有三省原苏区振兴的呼声,更有三省工业产业发展的期盼。
新探索,新在何处?
从发展资源上看,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都是三省苏区振兴的基础。早在年,闽粤赣三省七市(福建省龙岩、三明、漳州、南平,广东省梅州,江西省赣州、抚州)便联合成立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随后,粤闽赣省级交界地区还成立了客家旅游联盟,以共同拉动红色、客家旅游产业的合作,带动交界地区的交流沟通。
随着时代进步,区域合作停留在旅游联盟上,已经满足不了苏区省际边界地区合作的需求。一场关于工业产业的探索,逐渐拉开序幕。
粤闽赣苏区省界工业产业发展,路在何方?研讨会上,来自三省的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把脉问策。
“促进粤闽赣省际边界合作区建设,不仅可以加快推动蕉岭高质量发展,还有助于梅州、龙岩、赣州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打造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吴志军强调,合作各方要共同努力,形成区域合作平台,加强省际产业协作。
看到省际边界合作的潜力,亦要看到发展的差距。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梅州与赣闽原中央苏区相比,仍存在差距。
“十三五”期间,赣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增幅连续五年居江西省第一,总量从亿元增至亿元,今年有望突破亿元,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66位;
年,龙岩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年均增长7.3%,跻身全国城市GDP百强榜;人均GDP突破10万元,位居全国地级市第22位;
“十三五”时期,梅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年的.58亿元,提高到年的.98亿元,总额突破亿元,累计增长23.7%、年均增长4.3%。
“赣州和龙岩的共同点都是大抓工业,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对于发展差距,长期研究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发展的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副院长黎志辉如是分析。
瞄准工业产业短板,梅州以蕉岭为试点,探索粤闽赣(蕉岭)苏区省界工业产业发展,借智借力。
3个月前,蕉岭县委书记、蕉华工业园区党委书记刘鸿涛率领县党政考察团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武平县学习考察,共同谋划省际边界地区合作发展,合力加快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3个月后,来自粤闽赣三省的专家学者、行业嘉宾齐聚世界长寿乡,围绕省界地区绿色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积极建言献策,推动苏区边界地区的工业产业发展。
“走出去”是为了“引进来”,“引进来”是为了更好“走出去”。作为探索建设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的先行者,蕉岭深知单打独斗不可取,唯有合作方能破除当前困扰蕉岭、梅州工业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研讨会议上,蕉岭县分别与上杭县、武平县签订“友好县”协议,三地将积极构建区域创新链、产业链,在工业产业、金融商贸、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对接央企、头部企业推进战略合作,加快高端项目“引进来”,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
“探索共建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更多的企业产业技术转移,推动武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岩前片区、粤闽赣苏区省际改革试验区和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在产业配套、模式创新、信息交流、人才培训、产业聚集、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武平县副县长廖志新表示,集中三省力量深化省际合作,必将实现“1+1+1>3”的效果。
3先行先试
用好“一会”成果
谋新篇
走进广福园区,蕉岭伟态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忙碌一片。“吞”下污泥,“吐”出红砖,成为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融合高校的科研资源和自身的创新优势,将生活污泥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和利用,制成红砖,探索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蕉岭伟态环保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严兰明说。
推动绿色建材全产业链向循环经济转型,全力打造产业集聚发展的高质量生态型园区,蕉岭用心用情用功推动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蕉岭片区)规划建设。
按照规划,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蕉岭片区)中的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将以广福园区为依托,以塔牌等企业为核心,深度对接大型央企国企推进战略合作,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建筑构件、新型墙体、纤维增强水泥板、精细化工等水泥上下游产业配套及储能项目。
同时,产业园预留足够空间发展光伏设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实现企业、产业间的循环链接,形成产业紧紧相连、环环相扣的循环经济供应链。
俯瞰蕉岭大地,位于省际交界地区的广福园区,正抢抓新机遇,努力实现新跨越,紧扣绿色发展理念,把引入绿色建材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工作重点方向,不断打开新局面。
“立足园区搞生产、周边搞生活,不断推进工业园区及其周边人居环境改造提升,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以优质环境、优质服务推动招商引资。”谈起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蕉岭片区)的建设,广福镇党委书记陈国政充满着期待。
先行先试,既要有规划,更要不待扬鞭自奋蹄。以蕉岭为中心点往周边看,省际边界地区均在加足马力,推动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上杭县正实施“三三三”产业强县战略,推动金铜、新材料、建筑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文旅康养、现代农业、商贸服务三大特色产业。
同样,武平县也正在着力构建以发展信息产业和机械装备制造、不锈钢家居、矿产品精深加工、农林产品精深加工“1+4”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数字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和建筑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细分析,不难发现两县的工业产业与蕉岭的产业谋划存在相同点。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向合作聚焦发力,打好发展组合拳,蕉岭需要找准优势。
“蕉岭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原材料,特别是广福园区,它有一定规模的建设用地指标,能够满足项目近期的建设要求,对现行的控规、发展的定位及用地的布局也是相协调的,非常有利于连片打造。”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嘉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张晓表示,提高产业集聚力,才能赋能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
研讨会上,蕉岭县与华南理工大学梅州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广东嘉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会嘉宾学者围绕工业布局,聚焦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进行探索,为梅州市谋划和推进粤闽赣苏区省级改革试验区进行了先行先试的建议和意见。
成效如何,取决于转化的效率与质量,取决于先行先试的提速。
“我们将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利用生态优势、区位条件和政策叠加红利,深化与福建武平、上杭的苏区振兴省际合作,大力发展以工业产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刘鸿涛表示,将扎实推动产业升级、环境升值,让工业这个“最大变量”成为蕉岭苏区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高质量建设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蕉岭片区),深化苏区振兴省际合作。
声音
蕉岭优势
如何转化为发展动力?
省际边界携手,苏区发展迎新机。蕉岭应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工业产业发展?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加快苏区振兴?为此,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龙岩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蔡立雄、梅州市发改局局长吴特宏,从发展区位、发展资源、发展基础等方面进行探讨。
龙岩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蔡立雄:传统产业转型规划新兴产业
蕉岭拥有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利用好这三重优势优势,将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实现工业产业新发展,蕉岭首先要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水泥建材产业是蕉岭的产业之一,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之下,水泥产量将在最近几年达到产业顶峰,接下来也许会迎来缓慢的下坡期。”蔡立雄认为,蕉岭要有未雨绸缪的发展意识,引导相关企业进行转型。
在新兴产业进行分析和规划方面,蔡立雄提出要抓住双龙高铁开通的机遇,提前布局产业,科学地规划产业发展。“蕉岭是世界长寿乡,名气享誉海内外,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就目前发展成效来看,将名气转化成发展优势,蕉岭还有很大的空间。”
“产业发展,并不一定要把所有链条都拿在手上。事实上,我国一些高科技企业早已实现了环节外包,这样能实现优势最大化。”蔡立雄建议,蕉岭县加大与边界城市的合作,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强强联合,做深产业链。
梅州市发改局局长吴特宏:用好会议成果助力高质量发展
蕉岭工业发展有一定基础,现有的政策、机遇以及发展空间等,都释放出“蕉岭大有可为”的信号。吴特宏认为,蕉岭在谋划工业产业发展上,要精心规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主导产业的延伸。将水泥建材延伸为绿色建材,发展装备制造业,进行产业的延链和补链。同时,立足蕉岭的资源禀赋来谋划新兴产业,例如光伏产业、大健康产业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相结合,是蕉岭县拓展海西经济区,特别是厦漳泉经济区的需要。倘若拓展成功,蕉岭将成为海西经济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桥头堡。”
二是空间的交流。广福镇和蕉华工业园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要依靠现有的基础产业来实现发展。
三是抓住机遇,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在产业的平台和发展上要有所突破。接下来,蕉岭如何通过这次机遇推动产业的发展非常关键,需要做好及时总结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