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3号),这是新发展阶段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支持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宣传贯彻3号文件视频会议,部分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现将相关典型经验做法汇编如下,供各地参考借鉴。
编者按
赣南苏区是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传统,是红军长征出发地,素以“红色故都、客家摇篮”著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赣州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抓好《若干意见》贯彻落实,推动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效。
一、把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作为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加快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支出近七成、新增财力近八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保持两位数增长。把群众迫切期盼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突破口,累计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69.5万户,近万农民住上新房。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道路新建改造工程,解决.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和万山区群众用电问题,实现25户以上人口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同时,下大力气开展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校舍面积增加了近一半,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长期困扰赣南人民的住房难、喝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二、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振兴发展的主题主线,探索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新路径。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集中资源,尽锐出战,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年累计减贫.6万人,11个贫困县和个贫困村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年的23.45%下降至0,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人口脱贫。在推进脱贫攻坚中,赣州着重突出产业扶贫这个关键,通过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健全一套服务体系“五个一”机制,实施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扶贫车间等产业扶贫项目,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进入产业链,带动90%以上的贫困户稳定增收。抓实兜底保障这条底线,率先在全省构筑起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和五保保障范围进行兜底,在已有“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基础上,财政出资为贫困户购买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贫困人口住院个人自负医疗费用降至10%以内,有效遏制了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三、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振兴发展的先导工程,增强振兴发展的支撑能力。赣州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振兴发展瓶颈的关键,抓住国家在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审核批准、资金安排上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给予倾斜的机遇,突出基础设施先行,制定实施八年振兴项目投资计划,加快布局推进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全面加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经过几年努力,赣州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状况得到很大改观。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昌赣高铁、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赣韶铁路建成运营,实现了动车运营和高铁建设零的突破,“一纵一横”十字型高铁和“两纵两横”普铁网加快构建,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总里程约占全省1/4,“三纵三横六联”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能源基础设施方面,华能瑞金电厂二期、信丰电厂一期建设进展顺利,实现千伏电网输入“双环网、双通道”、千伏变电站县县全覆盖的历史性突破。建成新能源装机.7万千瓦,占全省1/5。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实施五河治理防洪工程4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处,建成防洪堤.5公里,加固病险水库座,小型水库基本除险“摘帽”。
四、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基本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后,赣州把振兴发展的重心逐步转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上来,坚持集群发展、创新发展。一是大力主攻工业。推进工业倍增升级,大力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三年翻番”。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家,居全省第一,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达4家、超百亿元企业1家,实现百亿企业零突破。新能源汽车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州电子信息产业带、赣闽纺织服装产业带等“两城两谷两带”产业集群加速壮大,特别是家具产业集群产值突破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均突破亿元。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挥赣南资源优势,加快推进脐橙、油茶、蔬菜产业发展,赣南脐橙品牌价值稳居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水果类第一,赣南茶油晋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50强,赣州成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新建规模蔬菜基地个,建立与深圳等地长期合作和直供平台,建成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2家,赣州成为江南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地。三是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金融机构由年的73家增加到家,赣州成为赣粤闽湘四省九市中金融机构最多、种类最齐的设区市,获批创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晋升国家5A级景区,国家4A级景区实现县县全覆盖,赣州跻身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基本建成全国著名红色旅游目的地。
五、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振兴发展的根本前提,筑牢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盲目追求GDP增长,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振兴发展,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一是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完成废弃稀土矿山治理92.78平方公里,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是前30年的1.3倍,水土保持“赣南模式”在全国推广,列为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二是持续强化生态建设。投入.9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52个,试点预期目标基本完成。实施10年改造万亩低质低效林工程,完成改造近万亩。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23%以上。三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立领导干部环境损害“一票否决”、约谈问责、终身追究“责任链条”,探索设立生态综合执法局、生态检察处、环资审判合议庭,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两山”理念在赣南大地日益彰显。
六、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振兴发展的关键突破,全面激发振兴发展活力。《若干意见》出台后,赣州以先行先试为动力,围绕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三个“一窗办”。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把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开放平台和强化与沿海地区交流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争取设立江西省首个综合保税区并通关运行,赣州国际陆港获批为全国内陆第8个永久对外开放口岸、内陆首个国检监管试验区以及肉类、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成为全国功能最齐全的内陆口岸之一。加强了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合作,与深圳、广州、厦门等市战略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共建深(圳)赣(州)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创了“特区+老区”合作发展全国范例。通过几年努力,赣州在内陆开放新格局中形成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城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支持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年1月24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国务院给予全国革命老区的又一重大扶持政策,也给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下一步,赣州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赣南苏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抓好《意见》落地落实,扎实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奋力开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新局面,以实际行动回报*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