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这个地方拆迁范围调整!速看!
最新!赣州动物园选址在上犹这个村?
因为“宋城”,杭州把赣州告了
来源:第一财经近3个月里,格力电器(.SZ)董事长董明珠两次到访江西赣州,格力电器也成为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引进的第一家世界强制造企业。不仅有董明珠,此前6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到访赣州,寻求合作契机。如今,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要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优化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强化用地等要素保障,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这一背景下,除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之外,普通地级市中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无疑也成为发展重点。行业大咖看好赣州7月1日,赣州市南康区人民政府与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签署项目合作协议,世界强制造企业格力电器正式落户赣州南康。按照计划,格力电器将在南康家居小镇建设格力大厦、南康生产基地、区域营销总部和电器线下体验中心,拟用地亩。为何行业大咖都看好赣州?公开资料显示,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位于赣粤闽湘四省交界处,也是江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根据年赣州市统计公报,全市户籍总人口达.0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80万人,但人口净流出达.27万人。这主要是由于当地经济发展仍较为滞后。年,赣州GDP为.34亿元,人均GDP为元,后者仅为全国平均水平(元)的56%。此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赣州对外交通不便。从地理位置上看,赣州和湖南郴州到珠三角的距离差不多,但年12月武广高铁开通后,郴州到广州仅需1.5个小时,而赣州到珠三角的高铁尚未开通,目前坐普通火车需要5个小时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赣州与珠三角之间的人员流动、经贸对接。江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对外交通不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赣州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但这几年,随着高速公路、高铁的建设,赣州的交通、区位有了很大的改善,总体上发展还是很不错的。交通条件的改变,也使得赣州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麻智辉说,过去有大量当地人到广东、浙江和福建务工,回来就业创业的较少。但这几年随着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很多产业转移到江西,务工人员回流明显。同时,赣州的区位优势正进一步凸显。今年6月,江西省印发了《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将赣州打造成为全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战略定位为“三区一园”,即革命老区与大湾区合作样板区、内陆与大湾区双向开放先行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创新区,以及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麻智辉分析,预计明年赣深高铁将开通运营,届时,赣州吸引、培育人才的通道会更加畅通,同时对于赣州加快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加快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在打造成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同时,赣州也是江西目前在省会南昌之外,重点建设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江西省第十四次*代会提出,以建设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引领,纵深推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打造江西南部重要增长板块。事实上,在年底,江西省就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决定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平台建设、壮大中心城区、打造区域性中心等四个方面出台21项政策措施,确定支持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政策措施。麻智辉表示,江西曾在省会南昌之外,将赣州、上饶、九江作为副中心,但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只针对赣州专门出台了建设省域副中心的文件,赣州对周边地区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麻智辉说,江西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主要集中在北部,这也是江西经济整体滞后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在原中央苏区、赣粤闽湘四省交界地区数百公里内都没有大型中心城市,四省交界地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将赣州作为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来打造,对促进江西南部经济发展、原中央苏区振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不过,尽管市域总人口多,但当前赣州的城镇化率并不高,中心城市规模不够大,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引领能力仍存在不足。数据显示,年赣州城区人口为万人,占全市总人口不足两成。麻智辉认为,未来赣州要增强中心城市的带动力,需要做好几个方面:首先要加速人口、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赣州下辖十多个县(县级市),腹地很大,此外江西南部的吉安、抚州以及四省交界地区也是腹地。其次,产业是人口集聚的基础,当前江西的主要支柱产业中,赣州比较少,城市发展比较滞后。因此要加快赣州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打造,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产城融合带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地位。此外,还可以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省级政府支持等方式,加速资金、人才、产业的聚集。哪些普通地级市会成为重要中心城市赣州的发展也是当前我国诸多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一个代表。目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之外,部分普通地级市也成为重点发展的中心城市。这其中,有两类城市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