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拜访女ldquo老轨rdquo
TUhjnbcbe - 2020/12/15 14:10:00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

拥有一个平凡而漫长的假期

但当我们决定去亲身经历进行实践

便拥有了一段段“平凡的奇遇”

海大学子寻访舟山新中国同龄人

温医大实践队携赣医小药箱助力乡村健康

浙理学子寻访“西湖名片”——西湖绸伞

那一个个原本看似无味的实践项目题

在我们共同的探索实践后

竟变得如此新奇与难忘

赞叹连连下

我们终于感受到

或许,这就是生活的魅力吧

而同时,你知道吗?

我们也在将生活

变得越来越温暖

海大学子寻访舟山蚂蚁岛女“老轨”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7月12日,浙江海洋大学“青春走基层,海岛看发展——寻访群岛渔村新中国同龄人”暑假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在《军港之夜》悠扬的歌声中,走进了它的创作之地——蚂蚁岛。

蚂蚁岛位于舟山群岛的东南部,虽然是个面积不大的小岛,却诞生了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获得过周总理签发的国务院奖状——全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更是以“艰苦创业,敢啃骨头”的蚂蚁精神成为新中国五六十年代全国渔区的一面旗帜。

而今天他们特地前来采访的,便是亲身见证了蚂蚁岛与新中国共同成长史的79岁女“老轨”——林妙珠阿婆。

“‘老轨’是就是轮机长,船上的一个职务”,正午时分,在林阿婆家中,对话从阿婆向我们介绍她曾经的身份——“老轨”这个名词开始。林阿婆的父亲是一名乡镇基层公务人员,从小阿婆便深受父亲“为人民服务”,建设家乡的思想地影响与教导。并且阿婆小时候,正值蚂蚁岛妇女搓草绳换钱买大捕捞船的时期,年幼的阿婆便是在这样艰苦奋斗的环境中成长了起来。

“那时候我16岁,普陀中学初中毕了业,当时家庭条件实在太困难了,我也不愿意再读书增加我阿爹的负担。有一天乡政府的领导来了我家,我就趁着这个机会,我自己向领导提出,要学习技术去捕捞船上工作。男人可以做的事,我们女人为什么不可以呢?我们蚂蚁岛妇女也能为国家为家庭做贡献。”就这样,阿婆和同时期另外三个妇女一起,经过学习与实践成为了普陀第一批女船员,并在“妇女号”上开始做起了“二轨”,轮机长的助手。

问到当年船上的往事,林阿婆也是有说不尽的往事与我们分享。

“我当初刚上船啊,所有人里我晕船晕得最厉害,一天最多我吐了八次,那时候我是一边收捕捞网,一边吐啊。”听到这里,我们都不禁疑问,这么艰苦的环境和不适应的身体状况,为什么阿婆还要坚持下去呢?“因为这是我自己提出来的,我自己说要去学习要去做‘女老轨’的,所以我一定要坚持。况且,我一定相信,我们蚂蚁岛的妇女不会比男人差的。所以我咬紧牙齿,那时候油管里漏进空气,我自己用嘴吸,吸的满嘴石油;发动机要发动,线断开了,我用右手把两根线搓在一起,左手拉起来发动,发动以后我的手上全部都是血了……”

听到这里,年轻的我们尽管不曾经历过那段艰苦岁月,心却也是跟着阿婆的描述忆起往昔峥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70年海浪拍打中,70年风风雨雨,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阿婆也是感触颇深。

“现在日子好了啊,改变太大太大了。我们生活也是,这几年也走到各地去旅游的,以前那里想得到呢是吧,一辈子就是渔村的渔民,”阿婆说着翻起了相册,向我们介绍了她这些年与阿公去到了各种地方旅游的相片,真实感慨着日子变好了。

“艰苦创业,敢啃骨头”的精神是蚂蚁岛人民精神的内核,是那段岁月的见证,却也在新时代中有了与时具进的发展。正如林阿婆,79岁却依旧活力十足,60多年前“女老轨”的风姿仍然依稀可见。虽然早就退休不再做轮机长了,阿婆却有了新的任务,今日又一位带团前来蚂蚁岛参观红色经典、学习红色精神的导游给阿婆打了电话,邀请阿婆向大家介绍蚂蚁精神,传播红色文化。这便是林阿婆的新工作——蚂蚁岛红色精神传播者。夕阳下,海风中,这位70岁的新中国同龄人,又踏征程。

70载风雨春秋,国家腾飞、区域发展的背后是每一个平凡人们的付出与努力,今日新中国建国以来那些奇迹旧事,是历史,也是他们青春的故事。

温医大实践队深入革命老区——携赣医小药箱助力乡村健康

自7月6日起,温州医科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紧跟习总书记的步伐,远赴革命老区江西赣州,在瑞金、于都等地开展了红色之旅,并携手赣南医学院分别来到定南县各个小镇开展“小药箱”健康扶贫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健康知识主题宣讲、急救医疗常识科普、关爱儿童心灵发展。队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协助当地村医落实健康建档、入户体检等活动,为当地留守老人和儿童带去爱与关怀。此外,在实践期间,队员正巧赶上当地的特色民俗活动--荷花节,亲身参与感受了客家文化的魅力风情。

重温红色记忆,追寻革命足迹

队员参观了“二苏大”旧址,在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前庄严宣誓。随后来到了沙洲坝红井和于都长征广场,展开了再饮红井水,为革命烈士进献鲜花,唱响红歌、朗诵红诗、分享红色故事等一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围绕红色革命教育、思想文化洗礼展开。旨在通过重访革命旧址,感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带领团员青年不忘初心跟*走,提高实践队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以爱之名助力,落实健康建档

由温州医科大学飞鹰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与赣南医学院志愿者组成的余人的“小药箱”健康扶贫实践队,来到了赣州市定南县,深入天九、老城、龙塘等七个村镇,为当地70余位农村留守儿童开设“小药箱”健康教育课堂,普及疾病预防和急救医疗知识,送去一系列暖心健康服务,获得当地村民一致欢迎和好评。“感谢你们,太感谢你们了,你们辛苦,祝你们什么都好,好好的······”队员离开时,有村民拉着队员的手不住地表达感谢和祝福。

本次实践活动从致力乡村健康出发,打造专属健康档案,将健康医疗落实到每一位定南县民众。实践队员真诚地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引起帮助关爱更多的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带去知识和温暖。

(心肺复苏小课堂)

(温医大实践团队帮老人体检)

感受客家民俗,温赣喜结连理

“哭嫁”是定南县一项独具特色的民间婚嫁文化,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已有多年。队员正巧赶上当地的“荷花节”,被热情地邀请参与活动。

由温州医科大学高同学扮演新郎,赣南医学院杨同学扮演新娘,亲身体验了定南客家婚嫁习俗——哭嫁。“喇叭吹得嘀嗒响”新娘高唱哭嫁歌与父母依依惜别。另一边,新郎正在四角围屋等待新娘的到来。“吉时已到!”随着喜娘高亢的声音响起,新娘被搀进迎亲轿子,轿夫抬起轿子,二胡唢呐再次奏起。在周围观众的欢呼喝彩中,新娘被送到新郎面前。新郎牵起新娘的手,一齐走进祠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再拜天地,夫妻对拜”礼成之后,送入洞房。

此次民俗体验不仅为两校同学的情感交流搭建了桥梁,也在两校同学的心中种下了发扬传统民俗文化的种子。

本次实践活动让红色文化不止于理论,更是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将红色氛围和革命情怀渗入到每位实践队员的心中。同时也希望能够借助本次活动的开展,重新唤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拜访女ldquo老轨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