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张惠婷
来源:赣南日报
土壤被誉为“生命之基、万物之母”。干净的土壤,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的重要前提。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三大战役之一。11月14日,赣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我市土壤污染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过去由于矿产资源的长期过度无序开发,废弃矿体和尾砂中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毒有害元素,随着降雨淋溶不断扩散至周围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中,带来了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流域污染等环境问题。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土壤环境,结合实际成立了土壤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制定并出台《赣州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市生态环境局在机构改革中新设立了土壤生态环境科,负责全市土壤环境管理工作。
根据上级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防控土壤环境风险为目标,以保障农场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坚决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共布设农用地详查点位个,对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焦化、农药、电镀、铅蓄电池等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查明全市土壤环境状况做好基础工作。
实施农用地保护和安全利用
持续推进农药减量行动,全市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万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面积万亩,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28个,配方肥施用量(折纯量).5吨;针对受污染耕地,有序开展安全利用、治理修复、种植结构调整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试点工作。
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
落实了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对辖区内从事过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焦化、电镀、制革、铅酸蓄电池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用地进一步进行摸排梳理,并在土地供应环节和利用环节加强管理,切实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落实并运用到土地收回、收购、供应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土地管理工作中,严控污染地块再流转。
加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污染防控
四个重点防控区出台“十三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上报重金属全口径企业家;年起对大余县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
深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对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进行环境整治,目前全市8家需整改企业均制定了整改方案,其中6家企业已整改到位;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地毯式排查,目前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完成销号33处,正在申请销号24处;漂浮垃圾已全部完成整治;组织开展危险废物大排查行动,16家企业已完成整改。
加强企业监管
建立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并实行动态更新,共筛选出我市年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家,重点监管企业已全部和辖区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并公示,需严格履行土壤环境保护义务。同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大对重点监管企业在排污和拆除等过程中的监管。
编辑:戴文艺实习生邓春霞编校: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编审:陈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