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村云灯分布在田村、白鹭、南塘等赣县东河片。起源于田村的东河戏,流传至今有多年的历史。据谢礼迎老艺人记述,清顺治十一年()赣县田村组建了东河戏班社“凝秀班”,清嘉庆年间(—)“凝秀班”老艺人根据新春之际戏班没有灯彩不能进祠堂演出的民间习俗,便从东河戏演出剧目《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水族舞表演形式变“水旗”为“云牌”,“云牌”上画有“八仙”和”八宝天官“等仙人形象,柔合灯彩艺术特点,创作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的《云灯》舞。后来,各东河戏班社争相传学,成为东河戏班社的“班灯”。直至清末民初,由于东河戏日渐衰弱,“凝秀班”也于民国二年解散,可这一时期是云灯发展的全盛时期,据一九二六年赣州梨园工会登记,云灯舞队竟达六十多个。解放前夕,东河戏濒于灭绝。戏班也寥寥无几,但云灯这一民间灯彩形式却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铜钱花解放后,“云灯”这一独具风格的民间灯彩,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给于了很大的扶植,县政府多次组织专业人员来进行整理,省、地、县各级多次调演,都获得民间灯彩优秀奖、表演奖、音乐奖、组织奖等等,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慢慢的走向衰落。自改革开放后,“云灯”这一优秀的民间灯彩又得到了恢复、重视。一九八四年省、地群艺馆还进行了专题录像,分别在1年、9年还参加了赣州地区民间民俗调演,分别获得了表演奖、导演奖、音乐奖、优秀民间灯彩奖等奖项。尤其是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需求更加迫切,“云灯”这一独特的灯彩艺术更进一步地得到发展壮大,如今不仅限于在农村有云灯表演队,县城的几个社区都成立了云灯表演队,凡喜庆节日、开张庆典、大型节日活动等等都有“云灯”表演队的出现,从而这一民间灯彩得以发扬光大。年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
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