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八境文旅跟随苏东坡,重游宋代赣州
TUhjnbcbe - 2024/4/21 17:01:00
白癜风专家哪里最好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苏东坡与赣州的渊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公元年,苏东坡被贬官去惠州的途中,经过赣州,在赣州停留一月有余。

公元年,从流放之地北归,途径赣州,又小住40多天。

前前后后70多天,苏轼在赣州就留下了60多首诗,可见,虔州的山河美景给了苏东坡很多灵感,让他在此留下诸多感慨。

苏轼

在一个地方,留下这么多首诗,是较罕见的。或许是赣州的湿润的空气、温润的美景,给了处于贬谪途中,沧桑奔波的苏轼一点慰藉,让他在这里心灵得到了少有的放松,所以才情满溢,留下数十首佳作。

苏轼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虔州,给苏轼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诗,走进他与虔州的故事。

苏轼与郁孤台

郁孤台位于赣州市章贡区城内贺兰山上,乃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唐,历代毁修不止。

郁孤台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州。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郁孤台》

虔州太美了,山河水都慰藉了苏轼谪迁途中的流离之苦。山青翠得像绿色的海浪,滚滚而去;水在将出未出的日光照射下,变成一股虹流,淌淌向前;草木葱郁之中,清气袭人,炎暑尽失。但见城内楼台林立,四处荷塘密布,池中莲叶田田,远处峰峦叠翠,脚下三江涌浪……一眼望去,城外的美景尽眼底,这美景让苏轼暂时忘却了烦恼,只专心欣赏身边景。

颇有意义的是,苏轼这提笔一写,其中“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之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竟成为历史上对虔州最美妙的赞词。

郁孤台

吾生如寄耳,岭海亦闲游。赣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楚山微有霰,越瘴久无秋。望断横云峤,魂飞咤雪洲。晓钟时出寺,暮鼓各鸣楼。归路述千嶂,劳生阅百州。不随猿鹤化,甘作贾胡留。只有貂裘在,犹堪买钓舟。——《再过虔州登郁孤台和前韵》

再度来到虔州,苏东坡也再次登上郁孤台,这一次,除美景外,他还在此留下了祈求安定的感叹,经历过多次贬谪的他也渴望能够安定自在的生活。

苏轼之后,历代诗人也登上郁孤台,留下千古佳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南宋辛弃疾的《郁孤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苏轼与八境台

宋代的虔州城,“六街人往来,八境烟浓淡”,是一个人烟稠密、风光旖旎的江南宋城。其中“八境”,乃指以八境台为核心的虔州八处美境。

八境台位于赣州市八境公园内,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因郡守孔宗瀚筑台后绘制《虔州八境图》,并以图求诗于苏轼而得名。

八境台

绍圣元年(年)八月十九日,苏东坡受虔州士子的邀请,兴致盎然地前往八境台。途中,苏轼也对八境奇景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能让孔宗翰苦苦向其求诗。

登上八境石楼,环顾四周,苏轼被这八境奇景深深震撼,随之叹道:“前诗未能道其万一也。”

石城坐看奔湍绕石楼,使君高会百无忧。三犀窃鄙秦太守,八咏聊同沈隐侯。章贡台涛头寂寞打城还,章贡台前暮霭寒。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白鹊楼白鹊楼前翠作堆,萦云岭路若为开。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皂盖楼朱楼深处日微明,皂盖归时酒半醒。薄雾渔樵人去尽,碧溪青嶂绕螺亭。马祖岩使君那暇日参禅,一望丛林一怅然。成佛莫教灵运后,著鞭从使祖生先。尘外楼却从尘外望尘中,无限楼台烟雨蒙。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郁孤台云烟缥缈郁孤台,积翠浮空雨半开。想见之罘观海市,绎宫明灭是蓬莱。峰山回峰乱嶂郁参差,云外高人世得知。谁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

以上是苏东坡为八境台作的八首诗,每一首都想尽描写了八境奇景的美及震撼,当然,这还是他通过孔宗翰的描述而写下的,“未能道其万一”,可见亲眼见到的八境台之景比这笔下写的还要更美。

有时间,就寻着苏轼的脚步,一起到探索苏轼笔下的赣州城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境文旅跟随苏东坡,重游宋代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