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赣南师范大学”是赣州市第一所以“赣南”命名的大学。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曾经存在过‘赣南大学’,只是这事现在很少人知道了,现就史料简单介绍。
年7月起,原赣州地委书记杜昭联合肖昌璜(原赣南师院副院长)、韩峰(原南方治院党委书记)、李铁军(原赣州军分区副政委)、梅继尧(原省政协赣州工委主任)等筹划开办一所学校。
年冬,筹备组借用江西气压机厂的教育中心为校舍,并采取筹备组人员不取报酬,及从地区财政中争取调拨了部分启动资金的方式,开始筹备组建一所大学,学校定名为“赣南大学”。为了着手招生和筹划开学事宜。筹备组人员到地区离退休科技协会、南方治院、赣南师院、赣南医学院、卫校、商校、军分区干校等大、中专学校物色和聘请了一批有教学经验、离退休后身体健康、行动方便的教职员、老专家一起办学。
虔城文史阁藏品在年3月1日,学校发表了致社会各界人土的公开信,正式宣布赣南大学面世,并组建了学校董事会,杜昭为第一任董事长,肖昌璜为校长(后由李铁军副董事长继任校长、法人代表)。
在这年的9月19日学校正式开学,首届招收了区内外名学生,设了财经、管理、美术、外语、自动化五个系。
学校的管理结构分设了行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总务处、培训部。校系两级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33人。领导班子由副董事长兼任校长、法人代表,五个副校长中除常务副校长协助校长管理全面,协调行政、教务工作之外,其余副校长各依专长兼任各专业系系主任。
学校的运行
1办学机制。赣南大学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领导下的系主任负责制,由学校统一领导的校、系两级管理模式。
2生源的新路。学校在赣南18个县、市和广东的肇庆、河源,福建的连城,湖南的桂东和江西的吉安等23个县市设立招生工作处,聘请当地的一些老县委书记、老县长、老政协主席、老校长以及在职的教育局长、招生办主任、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学的领导等人,担任赣南大学招生处的负责人。并采取了与一些有条件的县(市)联合开办预科班的办法,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又让学生从预科班直接进入大专班,成为源源不断的生源。
3面向市场经济办学的路子。通过社会调查,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急需什么技术和技能,就开设什么课程。当社会需要某一专业方面的人才,而学校一时条件不具备时,就联合别的学校或单位一起来开办教学班级。先后与地委党校、南方冶院、赣南师院、商业学校、赣南文艺学校、赣南技校等进行联合办班。这种与专业学校、科研单位办学的尝试,使办学与市场经济尽快接轨、使学生尽快与人才市场接轨,从而推动学校全方位开拓前进。
年在首批学生毕业之际。学校及早印制好毕业生推荐表和联系函,寄送本地区各县和广东、福建、湖南、江苏、浙江等省的部分地、市人才交流中心及用人单位,介绍学生所学专业课程、就业适用范围、成绩特长、操作能力和品行评语等。校、系工作人员还亲自带领毕业生到部分用人单位上门送试、送核,帮助推荐毕业生就业。全校多名毕业生中,就业率达到98%。外贸英语、公关文秘、美术装潢三个专业的毕业生还供不应求。这些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经过5年多的发展,赣南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很大的改观。年,政府将原南京军区在赣州的训练基地划租给赣南大学做校园,解决了学校长期没有校园的大问题。年的12月9日,地委书记张海如偕同市委书记胡长林、行署副专员尹礼山、地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黄秉奇一行,专程来校考察教学、管理、校建之后,继前一次划租80亩校园面积的基础上,又以万元的价值卖给包括已有平方米的现存建筑设施在内的88亩土地给学校。至此,民办赣南大学,屹立在赣州市西郊国道中段西庄。
时光变换,如今“赣南大学”已成为历史,但更多、更强的大学在赣州出现!谨以此纪念曾经的奋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无常,留住历史,沟通我们的将来。如觉得有意思的话,请转发、分享、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