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省根陈团显双巧云欧阳雪灵张春云张莉娜
摘要:通过深入调研赣南脐橙、南丰蜜桔、新余蜜桔和井冈蜜柚四大特色柑桔产业集群发展情况,采用区位熵和集中系数分析法,评价四大柑桔产业专业化和聚集水平,同时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四大柑桔产业集群形成要素和竞争优势,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1赣南脐橙、南丰蜜桔、新余蜜桔和井冈蜜柚产业集聚程度测算分析
表1四大农业产业的区位熵和集中系数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江西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提要》和产区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赣南脐橙、南丰蜜桔、新余蜜桔区位熵值都大于1,说明该产业相对专业化,并且一直保持了较高的聚集水平;但赣南脐橙产业年以来受柑桔黄龙病为害影响,产业区位熵和集中系数呈下降趋势。井冈蜜柚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特色柑桔产业,自年开始,井冈蜜柚产业显示出一定的专业化,且聚集水平不断提高,但相比于赣南脐橙、南丰蜜桔,井冈蜜柚专业化和产业集聚水平仍较低。
近年来,江西省充分发挥四大特色柑桔产业资源优势,在区域内不但发展了大量加工企业,而且聚集了大量与之相关的运输、商贸、物流等企业和支撑机构。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农业产业集群定义,可以认为这四大柑桔产业已逐步形成了农业产业集群现象。
2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赣南脐橙、南丰蜜桔、新余蜜桔和井冈蜜柚产业集群要素分析
2.1生产要素分析
2.1.1初级生产要素。
赣南脐橙、南丰蜜桔、新余蜜桔和井冈蜜桔种植区域分属赣州、抚州、新余和吉安地区,地处江西中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年活动积温高达~℃,生态环境优越,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高达63%以上,为生产优质柑桔提供优越自然生态条件。
据调查,四大特色柑桔生产从业者总体表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其中赣南脐橙50岁以上生产者占85.7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生产者占82.86%;南丰蜜桔分别为50%、90%;新余蜜桔分别为89%、90%。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外流,成为影响提升柑桔产业人员素质的重要因素。
2.1.2高级生产要素。
江西有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和教学机构,四大特色柑桔产区有专门的果业部门及大量技术服务人员,另外各特色柑桔产区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柑桔专家服务产业发展,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平台。
但调查发现,四大特色柑桔产区存在技术人员数量不足,高学历人才缺乏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四大特色柑桔产区果园总面积34.2万hm[2],有果树技术服务人员人,人均服务果园面积达0.05万hm[2]。四大特色柑桔产区果业部门技术服务人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分别占总人员数的2.1%、2.4%、6.6%和4.3%;30岁以下技术人员分别只占总人员数的10%、19%、13%和20.3%;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分别只占总人员数的11%、26%、30%和5.5%。
2.2需求条件分析
2.2.1国外市场分析。
年世界人均柑桔占有量为23.55kg,占世界总人口22%的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量达35kg,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有限,发展中国家人均柑桔占有量仅8.9kg,消费增长的空间还很大。年人均柑桔占有量将达21kg,若年人口(FAO预测)为75.4亿,则需柑桔1.58亿t。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年全球柑桔总产量达1.69亿t,其中以鲜果形式消费的约有1亿t,其中鲜销甜橙万t。欧洲和东南亚国家人口(FAO预测)预计将达到7.1亿和7.4亿,人均消费量将分别为45.9kg和15kg,届时这两个地区的柑桔需求量将分别达到万t和万t,且大多需要进口。
2.2.2国内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对食物营养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水果在我国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中的份额也在提高。年我国居民柑桔鲜果消费量为万t,预计到年柑桔国内鲜果消费量为万t,年全国柑桔总面积.33万hm[2],产量约为万t;以稳定年柑桔种植面积计算,至年全国柑桔总产量预计将达到万t,即使加上净出口(年均柑桔鲜果出口量约t)、加工量(年均柑桔鲜果加工量约万t),全国柑桔鲜果仍达万t左右。
当前国内柑桔市场空前繁荣,数量充足,并开始出现产品结构性、地区性和季节性过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对柑桔产品的需求已经开始从数量型逐渐向质量消费型,消费者不仅满足于柑桔产品的充足数量,更加注重其整齐美观的外形、鲜艳的色泽、悦目的包装;喜欢对各种品种种类进行不受季节时令限制的选择,并注重追求风味与口感、富含营养、具有食疗保健效果、清洁无污染、食用安全、便捷等高层次的消费目标。
2.3相关及辅助产业的表现
2.3.1种苗繁育。
从调查情况看,四大特色柑桔产区都非常重视种苗繁育工作,建立了专业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产区良种苗木繁育能力基本能满足当前产业发展需求。但在调查中发现,苗木繁育门槛低,监管难;无病毒容器苗成本高,推广难;基地育苗设施简陋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2.3.2农用生产资料产业。
在当前开放市场形势下,桔园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供应应该不成问题。但近年来,江西省桔园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成本呈上升趋势,直接增加了柑桔生产成本,影响了柑桔产业竞争力。
2.3.3贮藏加工产业。
据调查,目前四大特色柑桔产区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处理能力基本可满足要求,但存在区域性的不平衡,有的县(市)已超量,有的县(市)仍显不足。按照“鲜果下树销售1/3,春节期间销售1/3,春节后市场销售1/3”的目标,鉴于赣南脐橙果品贮藏特性,基本可以满足3个1/3的要求,然而井冈蜜柚未来产量将呈现持续性增长,预计年可达到万t,贮藏保鲜能力仍有待加强;新余蜜桔、南丰蜜桔春节前销售贮藏能力基本满足,简易贮藏达不到春节后销售要求,冷藏设施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四大特色柑桔深加工情况看,占比都非常小,大型加工企业少,对果品需求量也少,产业带动能力十分有限,导致一些残次果浪费,有的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对柑桔品牌价值形成冲击,影响柑桔产业市场竞争力。
2.3.4产品流通体系。
从四大柑桔销售模式调查看,不同柑桔不同模式销售果品量占比不同,其中赣南脐橙、新余蜜桔销售主要以果业公司收购为主,占总产量的70%和85%;井冈蜜柚销售主要以果农直接销售为主。四大特色柑桔销售大多数靠经纪人,据不完全统计,南丰县蜜桔销售经纪人达2万~3万人,成为每年南丰蜜桔销售的主力军。赣州市安远县脐橙销售经纪人达0多人。这批营销人员信息灵、懂业务,在把柑桔及时推向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江西省柑桔品种熟期结构集中、家庭式种植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冷链运输系统不健全和市场监管难等诸多因素,柑桔流通存在不通、不顺、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一是由于四大特色柑桔品种较单一,熟期基本集中在11月初,造成销售期短,销售压力增大;二是由于贮藏保鲜体系不健全,缺乏冷链运输系统,流通过程损耗大,流通过程中果品品质得不到保证。三是由于销售企业、经纪人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在国内外争夺市场,相互压价和优果难优价现象经常出现。四是由于缺乏熟悉国际贸易公司带动,柑桔出口路子不宽,也不稳定,近10年来江西省脐橙、南丰蜜桔、新余蜜桔出口量及价格起伏波动较大。
2.4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
近年来,四大特色柑桔产区培育了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龙头企业在柑桔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调查,四大特色柑桔产区主营业务为柑桔生产或加工,其中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共12家。其中赣州市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6家,超2亿元的企业2家;抚州市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5家,超2亿元的企业1家;新余市销售收入超2亿元的企业1家;吉安市没有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
但总体而言,四大特色柑桔产区柑桔生产销售及加工企业整体规模都不大,以家族式企业居多,主要从事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能力不强,高附加值产品不多,链条短,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多数柑桔企业经营理念较落后,开发创新能力不强,带动力有限,竞争力不强,辐射面不广。由于柑桔企业贷款信贷政策瓶颈难以突破,资金短缺仍是影响大多数企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2.5政府行为与政策
从调研情况看,四大特色柑桔产区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许多有关加强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具体扶持政策。近10年来,赣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专门支持赣南脐橙产业发展文件8个;南丰县委、县政府出台专门支持南丰蜜桔产业发展的文件达19个,成为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2.6机遇与挑战
四大特色柑桔产业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收入特别是城市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水果需求也不断提高,促进柑桔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张和发展。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柑桔果品走出国门,开创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为柑桔产业技术创新、品种改良、生产设施设备更新提供了保障和条件。
3推进江西特色柑桔产业集群化发展对策
3.1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品种调整差异化
一是巩固发展特色品种。在推进品种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更加突出特色产业优势。采取政策导向,投资倾斜等办法,做大做强赣南脐橙、南丰蜜桔、新余蜜桔、井冈蜜柚等优势产业集群规模,促进集群产业升级。以产地特色资源为依托,抓好柑桔主产县特色柑桔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广丰马家柚、南康甜柚、寻乌蜜桔、遂川金桔等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引进发展优特新品种。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引进发展一批市场畅销的名、优、特、新品种,重点引进并发展早、晚熟品种,以新品种、新观念、新思路、新技术进行柑桔产品结构的再调整。三是实现产品市场错位供应。突破生态限制推行设施栽培,大力推广设施栽培模式,通过控制设施内的气温和土温,促进柑桔成熟期提前;或通过温室、大棚、覆膜等设施来避免冬季低温冻害和雨雪冻害,延迟果品成熟采收,支持建设冷链物流运输和贮藏冷库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采后冷链贮藏设施,延长鲜果供应期,实现错位供给。
3.2提升果品质量,突出生产方式标准化
一是推进绿色生态基地建设,在开发建园方面,落实选址科学化、开发生态化、整地省力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和定植高标准化的“五化”建园标准,推行“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底穿靴”的立体开发模式;按照“主推一批、示范一批、攻关一批”的办法,重点推广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大枝修剪、机械作业等节本增效技术,加快老果园的改造提升,提升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二是建立柑桔生产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和完善柑桔基地投入品管理制度、生产档案制度、产品检测制度、准出制度、质量追溯制度,逐步建立“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三是建立生产环境、果品质量检验检测评价体系,推行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推进柑桔生产基地智能物联网建设,鼓励种植基地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提高果品生产的规范化、集约化、无公害化水平。
3.3优化要素投入,突出经营方式集约化
一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改变过去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户经营和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发的理念,不建设大规模连片果业基地,基地规模控制在66.67hm[2]以内,每隔3.33~6.67hm[2]建立隔离带和防风林,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果农采取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联耕联种、生产托管等方式,实行桔园适度规模统一经营管理。二是积极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承担生产基地等建设项目,有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三是加快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桔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桔农缺技术、缺信息、缺劳力的后顾之忧,推动柑桔生产规模化、组织化发展。
3.4促进融合发展,突出产业功能的多元化
一是以发展精深加工为突破口,支持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出口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柑桔加工品及产业。二是支持精品果园和休闲旅游采摘园建设,打造一批集休闲、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观光桔园。三是跟进发展配套产业,广泛引进外地、外资客商到产地兴办运输、印刷包装、肥料生产与供应等配套企业,形成配套产业体系。
3.5创新流通渠道,突出营销方式的便捷化
一是做强电子商务营销平台,推行“柑桔基地+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营销模式。二是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产销模式,构建“农超对接”“基地直采”直销平台。三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科学统筹国内国际市场,及时掌握和收集国内外柑桔产销信息,构建柑桔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通过参加国际果品展等多种形式,拓展欧美日韩等高端市场,增加果品出口。
3.6加强政府引导,突出结构调整的规范化
一是完善规划方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市场和消费需求为导向,以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为基础,以调整产业品种结构、熟期结构、功能结构为主线,科学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结构调整方向、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优化产业布局,增强结构性改革的可预见性和操作性。二是强化政策扶持。通过贴息贷款、项目扶持、资金奖励等方式,支持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柑桔产业结构调整,对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桔园适度规模开发、果品精深加工、发展休闲旅游等方面,在用水用电、基础设施、银行贷款等方面优先扶持,同时要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企业资本投入柑桔产业发展。三是加强示范引导。适应柑桔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各科研院校和技术推广部门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加快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和新产品运用等攻关研究,按照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的原则,示范引导经营主体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略
原标题:江西省特色柑桔产业集群分析——以赣南脐橙、南丰蜜桔、新余蜜桔、井冈蜜柚四大柑桔产业为例
作者:罗省根陈团显双巧云欧阳雪灵张春云张莉娜江西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临川区罗湖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作者简介:罗省根(-),男,江西南昌人,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柑桔产业经济。;
基金:江西省现代农业(柑桔)产业技术体系专项(JXARS-07);
来源:《现代园艺》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