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街上,到处都能看到“长征源”三个字,于都是红军万里长征开始的地方。年10月17-20日傍晚,8.6万名红军战士从于都河出发,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其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于18日晚渡过于都河。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地方那么大,红军却偏偏选择了于都呢?
其实也不难理解。主要总结有4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于都县的地理位置。于都是当时距离各个战场和第一封锁线最近的位置,只有8、9十公里的路程,无论是快速撤离、迅速集结和紧急突围都是很理想的位置。
其次,是于都已经有了赣南第一支正规工农武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安全性。
还有一个重大的原因,于都自古以来在历次战争中都非主战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还有中华钨矿,能够为红军提供经济保证。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于都人民都很拥护红军。
当年,红军准备长征这件事是绝对保密的,于都人民没有泄露一丝一毫的消息,就算是架设浮船,也是悄悄进行,为了避人耳目,硬是拆了装,装了拆进行了4回。
在于都县濂溪路48号有一幢房子,面积比较宽敞,大约有30多间房屋,曾是何氏人居住的地方,也曾是赣南苏维埃政府旧址。
我们来到何屋的时候已经快12点钟,整个何屋的面积约平方米,也许在年的时候,何屋在人们的眼中算大屋,但按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何屋的每间房屋都光线阴暗,面积局促狭小。
年7月,何屋作为赣南苏维埃政府在红军集结于都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例如筹粮、筹款、扩大红军、征调夫子,从人力物力全力支援红军架设浮桥,从各方面保证了红军胜利出发长征。
年9月上旬,毛泽东从瑞金云石山来到于都,在何屋居住了大约一个月。
现在,何屋依然保留着赣南苏维埃政府的布局,有工农检查部,有妇女部,有内务部、教育部、省苏主席办公室等。当然,还有毛泽东同志卧室,以及卫生员秘书卧室。
每间房的格局都差不多,虽然何氏也算大户人家,但每间房的面积并不大,仅有大约5-6平方米的样子,毛泽东卧室里面摆了一张单人床以及一张办公桌椅。光线灰暗,阴暗潮湿,可想而知,当年的条件有多么艰苦。
据说,当时毛泽东的身体还不太好,但依然在于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何屋有一间房展示了一些当年红军长征的历史图片,上面列举了当年一些十分令人感动的故事。
几十年过去了,何屋依旧在,只是有了时光荏苒和斑驳的痕迹。当走出何屋,迎面的阳光温暖地照在身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天空上白云流转,马路上人流穿梭,那井然有序的模样,令何屋更显沧桑。
旅游贴士:
何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