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张宗兴/文记者刘凯/图
来源:赣南日报
9月11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在广西桂林共同为一座雕塑揭幕
赣州、广西相隔千里
赣州为什么要在桂林捐建雕塑?
又是什么样的雕塑
让两地党政领导如此重视?
这座雕塑的名字叫
“革命理想高于天”
雕塑基座长12.1米寓意湘江战役的结束时间12月1日;雕塑含基座高5.6米寓意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五六万名赣南籍红军将士。
年10月,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在湘江战役中,有3万多名红军将士倒下,2万多名是赣南子弟,其中有姓名可查的达人。
饮水思源
不忘革命先烈
年9月26日
赣州市委、市政府决定
在广西兴安县捐建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设施
年11月27日至28日,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率赣州市考察团赴广西桂林,就纪念设施建设现场督导。纪念设施的建设,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和广西各级党政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年11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听取我市关于在桂林建设纪念设施的汇报后,专门作出指示。年5月10日,中宣部将纪念设施命名为“革命理想高于天”。
湘江战役中牺牲的2万多名赣南籍红军
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生命
他们长眠于异乡
但是
他们没有被忘记!
他们的精神
与青山共存,与日月同辉
永远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老区儿女
我们会永远铭记!
9月11日,“革命理想高于天”雕塑落成暨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祭奠仪式在广西桂林兴安县红军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共同为“革命理想高于天”雕塑揭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范晓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黄伟京,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郭忠志,桂林市领导韦凤云、赵仲华、何运保、兰燕、肖立华,桂林警备区副司令员涂光辉,赣州市领导彭业明、孙黎明、邱建军、严水石、孔刃非,赣州军分区副司令员杨勇出席活动。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曾文明主持。
苍松翠柏掩映下的“革命理想高于天”雕塑广场庄严肃穆,雕塑基座长12.1米,雕塑含基座高5.6米,寓意湘江战役时的结束时间12月1日,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五六万名赣南籍红军将士。雕塑及场地全景式展现了湘江战役,雕塑主体以血肉的身躯撑起冲锋的军旗,三面充满硝烟和弹孔的军旗,诉说着赣南籍红军将士巨大的牺牲。雕塑后端表现红军将士英勇阻击敌军,整体塑造一部湘江战役的史诗,彰显红军将士坚定理想信念,为了革命事业和党中央的安全,听党指挥、奋不顾身、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充分体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伟大精神。
“赣南红土,山环水漾;客家摇篮,忠义之邦。星火燎原,势不可当……”仪式上,李炳军宣读了祭文,兴安县少先队员代表深情献唱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江西省委、省政府,赣州市委、市政府,桂林市委、市政府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了花篮。接着,鹿心社、李炳军分别整理花篮缎带。随后,全体人员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三鞠躬,并依次瞻仰“革命理想高于天”雕塑。
参加活动的干部群众表示,革命先烈虽长眠地下,但他们的精神与青山共存,与日月同辉,永远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老区儿女。我们要永远铭记,没有当年红军将士的流血牺牲,就没有长征的胜利和革命的成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据了解,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湘江上游广西桂林境内,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进行了长征路上最为惨烈的战斗。面对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红军将士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强渡湘江,粉碎了敌军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湘江战役中,3万多红军将士壮烈牺牲,2万多赣南子弟长眠于此。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赣州市委、市政府在广西桂林兴安县捐建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纪念设施,中宣部将其命名为“革命理想高于天”。
赣州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县(市、区)委书记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及湘江战役烈士后代代表参加活动。在桂林期间,大家还参观了灌阳县新圩阻击战旧址和兴安县界首镇湘江战役渡江指挥部旧址红军堂、光华铺阻击战遗址、湘江战役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
“革命理想高于天”雕塑落成暨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祭奠仪式上的祭文
赣南红土,山环水漾;客家摇篮,忠义之邦。
星火燎原,势不可当;苏区核心,建都立纲。
穷佃翻身,分地真忙;参军参战,铁壁铜墙。
五反“围剿”,弥坚弥强;苏区精神,源远流长。
秋风萧瑟,泪别梓桑;长征万里,挥刀横枪。
四道封锁,破关斩将;湘江激战,惨烈悲殇。
赣南将士,生死为党;杀敌当先,捍卫中央。
新圩阻击,无惧豺狼;前仆后继,志坚如钢。
脚山鏖兵,震川摇岗;勇士之躯,血肉成墙。
界首军鼓,惊涛劈浪;冲锋陷阵,突破湘江。
九霄骇闻,浴火凤凰;漓湘潺潺,桂柏苍苍。
绝地重生,迷瘴寻航;遵义拨雾,黎明曙光。
赣南忠魂,血染山江;两万英灵,魂归故乡。
苏区振兴,赣南隆昌;告慰先烈,盛世呈祥。
红色基因,薪火传扬;永铭功勋,人心向党。
丰碑矗立,举国尊尚;民族脊梁,世代景仰。
编辑:戴文艺编校: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编审:陈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