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祥鸡rdquo在赣地民 [复制链接]

1#

01

作为家禽,鸡因性情温和且勤勉,自古在赣地民间被赋予文、武、勇、仁、信等美德,又被称为“德禽”。更因“鸡”谐音“吉”而被视为除祟迎福的祥瑞之物,在传统民俗中扮演着多种重要角色。▲鸡是民俗画作中常常出现的瑞禽,图为民俗画作“双鸡迎福”。

吴红琴晨报记者邹思维

在没有钟表的古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新的一天何时开始,取决于雄鸡的声声打鸣。自古以来,鸡不仅是农耕生活图景的组成元素,还因其谐音“吉”而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人们为鸡吟诗作画,并以其为原型创作出了金乌、凤凰等神兽形象,甚至将其作为计时纪年的单位,列入十二生肖之中。在赣地民间生活中,同样少不了鸡的身影,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婴孩诞生、好友相聚……千百年来,无论是作为餐桌上的“硬菜”,还是作为庆典上的“嘉宾”,鸡在传统民俗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传递着丰富的寓意。

画作中的瑞禽

各处留踪送吉祥

“一直以来,鸡是画家们乐此不疲的绘画题材,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动物形象,其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与何种题材相搭,都会被赋予吉祥之意,代表着人们对吉祥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及画作中的鸡形象,景德镇画院国画画师朱斐翡向记者介绍道。

在江西各地曾经十分流行的年画中,各种金鸡送福图一直都是深受欢迎的。高大的雄鸡衔着彩灯,头顶“大吉大利”“富贵呈祥”等吉祥语,旁边绘有石榴、牡丹等植物,寓意喜庆吉祥。此外还有孩童手抚打鸣雄鸡,旁边堆满了书籍的画作,因“叫”同音“教”,表达了人们希望教子有方以及子女未来学识渊博的美好愿望。至今,逢年过节,依然能在江西民间看到绘有这些内容的年画。

走进上饶地区的民居,细细寻找,便可发现鸡的形象几乎无处不在。如门廊入口雕刻着祥鸡纹案,木质家具的柜门、桌面彩绘着群鸡寻食、啄虫图案,灶台上方张贴着生肖鸡图,就连蒲扇中央也绣着鸡。上饶市文化馆的姜炜告诉记者,因为鸡有啄食虫害的习性,所以当地民间流传着“鸡吃百虫”的说法,人们让其形象出现于家中各处,是希望能以此驱虫避害、镇定家宅。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鹰潭地区,人们常在孩童房中悬挂绘鸡图,是希望以此保护孩童不被虫害侵扰,健康成长;也有家庭张贴着母鸡带小鸡觅食图,既显温馨,又寓意家中人丁兴旺,多子多福。

婚嫁中的“座上宾”

厚礼相予表诚意

聘礼作为男女婚配中男方求娶女子诚意的体现,自古备受重视。大雁象征着忠贞不渝,古时高门显户常以其作为聘礼。然而大雁十分难得,所以普通百姓便以有着吉祥寓意的雄鸡代替,作为聘礼赠予女方,以表心意。

如在遂川县,男子若有意求娶,便需要准备只大红公鸡,与其他礼物一起托媒人带给女方。媒人上门时,如果女方对男方有意,便可留下公鸡,否则便将其放于门外,委婉拒绝。这只公鸡的挑选是有讲究的,据遂川县文化馆馆长周翔介绍,男方准备的公鸡需是成年公鸡(能打鸣报晓),象征男子已成年,可以担起家庭重任;还需毛发靓丽、精神十足,借以向女方展示精神面貌。

而在萍乡、抚州等地,男女双方定下亲事后进行纳彩(下聘礼)时,男方常常会将只公鸡作为聘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红绳绑在装聘礼的箱子两边,送到女方家中。

此外,遂川、瑞金等地民间举行传统婚礼时,还有以鸡拦门的习俗。周翔解释称,这是当地的“拦门鸡”习俗,也称“下轿鸡”,是指在婚礼中新娘进入新郎家时,需要提起裙摆跨过放置在门口或花轿门前的一只公鸡,表示讨新生活吉祥顺利的彩头。

迎新的“号角”

为新春报晓为添丁贺喜

在莲花县,鸡鸣报晓平常意味着新的一天到来,而农历新年时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莲花人大年三十守岁与一般地区的守岁习俗有所不同,他们守的并非凌晨零点,而是清晨的第一声鸡鸣。当新年第一声报晓鸡鸣响起,莲花人便争先恐后地开始燃放烟花爆竹。这种习俗被称为“压鸡嘴炮”,人们认为新年第一声鸡鸣是吉祥的象征,这时鸣炮可以把吉祥留在家中,也寓意“叫醒”新年。

“新年第一声鸡鸣是新年吉祥的开端,我们在此时燃放烟花爆竹,是希望新的一年顺顺利利。”莲花县黎族村村民黎发明笑着与记者分享道,“不过,只有成年后才可以参与守岁。今年春节,我第一次参与了守岁,很激动也很兴奋。”

不仅迎接新年有“祥鸡”的身影,迎接新生儿同样少不了“祥鸡”。据了解,在宁都县,流传着家中添丁后携鸡向先祖报喜的习俗。当年家中如果有婴孩出生,等到次年农历正月,家人需要准备相应数量的灯盏(新增几口人就准备几盏灯)、“祥鸡”等,一路点灯奏乐,到宗祠向家族先祖报喜,以庆贺新生儿的到来。

返乡的“引路使”

寓意常记来时路

在于都县,鸡还被赋予了一项特殊的使命——带路。搬迁新居时,客家人往往会将旧居中饲养的一对公母鸡作为重要随迁品,一起带至新居。这一公一母两只鸡被称为“带路鸡”,又称“鸳鸯鸡”,传说多年前是鸡将客家先祖带到这片土地上的,后来人们为了表示感恩,便将“带路鸡”的传统习俗沿袭至今。

▲于都民俗中的“带路鸡”

另外,“带路鸡”还常见于当地人的婚礼中。婚礼举办前,新娘母亲会亲自挑选准备好“带路鸡”。“带路鸡”中的雄鸡要长得高大肥壮,母鸡则要以能在婚礼当天下蛋的为最佳。用一条长九尺的红绳,两头分别系在雄鸡和母鸡的脚上,将其放于一个箩筐内。婚礼过程中,“带路鸡”要放在新人的礼车上,由伴娘提到新郎家。这样做的寓意在于希望女儿出嫁后能常回家看望,也寄托着对新婚夫妇长长久久、白头偕老、百子千孙的美好祝愿。

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的温香春教授对客家文化深有研究,据她介绍,“带路鸡”习俗常见于赣州龙南、赣县、安远、于都等地,宜春丰城受客家风俗影响,部分地区也有这项习俗流传。最初的“带路鸡”仅为一只,后因常现于婚礼中,渐变为一公一母两只,取繁衍生息之意。

除了乔迁和婚礼时少不了“带路鸡”,当孩童前往长辈家中拜访时,也会被赠送一只“带路鸡”,与红包一起装在一个篮子里,意在希望孩子走得再远也要记得回家的路。

餐桌上的“硬菜”

逢年过节“无鸡不成宴”

江西水土丰饶,自古出产的鸡品种众多、品质良好。泰和乌鸡以极高的药用与营养价值闻名中外,崇仁麻鸡因胆固醇含量低微成为优品,万载、宁都等地的三黄鸡肉质嫩滑、皮脆骨软……

据明代文学家陈容所著《菽园杂记》记载,当时江西进士多以家乡特产“腊鸡”为礼赠予同僚。“腊鸡”即鸡肉熏制品,选用山林散养鸡,肉质鲜嫩,风味甚佳,一时风靡京城。

一直以来,鸡都是江西人饭桌上的一道“硬菜”,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据周翔介绍,上饶人在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均有吃鸡的习俗。南昌、吉安地区则常在冬至日摆鸡宴。萍乡人吃年夜饭时,长辈会给家中孩童每人夹上一块鸡,边夹边说“吃吉祥,得如意”,以求新年顺遂。往期回故

·江西风景独好·庐陵文化在吉安县历久弥新

·吉安周必大改进毕昇印刷术成就宋书佳品

·红色“民嘴”讲述革命故事擦亮吉安文化名片

执行主编:杨鸣

责任编辑:涂晓珺

编辑:侯灵杰

晨读江西│一个有文化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