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5
盐官码头,在赣州的西津门外。旧时赣州把盐官巷与西河浮桥连接部分的码头俗称盐码头。
紧邻盐官码头的盐官巷,西北端接西津路西端,东南接马扎巷南端,并与藕塘里相会,中通城墙脚下、雷屋巷。巷多曲折,长米,宽约3米,因旧时盐务官们在此办公或居住而得名。只可惜因年久失修及历史原因,如今的盐官巷已难觅旧貌,唯剩几堆残垣断壁,据说当地政府正在积极抢救性复建之中。
中国历史上一向视盐如同大米一般重要,长期属于官府掌握调剂之物,古时候,赣州城的食盐主要来源有二,一是从会昌筠门岭或南雄运来的粤盐(俗称篓子盐,因用篓子背来),另是通过赣江溯流过来的安徽淮盐,而且以后者为主。所有入城食盐均由盐官码头上岸。码头附近有盐仓、接官亭,码头渡口旁原有一座浮桥,解放后改建西河人行桥。
中国自汉以来就有盐务官之职,汉称盐铁官,魏称司盐都尉,宋称都转,元称盐铁使,明称盐运使,便是衙役中也有专司盐务的盐捕。盐官码头一带,北面盐仓巷(盐之仓库);南面盐官巷(盐务官们公务或居所之地),是当年盐的运输、泊岸与管理、经营之重地。这个曾经与赣州百姓休戚相关的盐码头,随着历史更迭,时代变迁,终于烽烟散尽,归于平静。
你一袭水袖,却撩拨起我心湖千层涟漪;你一个回眸,便浓缩了我眼里几世烟云……。程少军带你体会不一样的岁月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