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江西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年,全市有贫困户28.74万户,贫困人口.33万人,贫困发生率14.28%,贫困人口占全省的40%。五年来,赣州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尽锐出战、越战越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前与全国、全省一样,赣州全市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贫困县如期退出、个贫困村(含个深度贫困村)全部退出。年12月1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逸告诉记者。
邓大庆来自红都瑞金市黄柏乡龙湖村,是一个脱贫户,农村党员。邓大庆说,“回忆我的脱贫过程,真的是千言万语,我能成功脱贫,除了自己的努力,关键还是靠党和政府的帮助!”年到年,邓大庆先后两次种过青梅和甜橙,由于没技术没销路,都失败了,还欠下20多万元债。年,邓大庆又身患重病,住院四次,花费了10多万医疗费,还落下两腿残疾。儿子读大学,老婆又得了严重的颈椎和腰椎病,那时邓大庆家的生活非常艰难。后来国家开始搞精准扶贫,扶贫干部知道他的情况后,主动找到他,给他宣传扶贫政策,按程序帮他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大帮扶,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和希望,他决定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那个时候政府在帮村里发展脐橙产业,他积极参与进去。现在更是一年比一年好,脐橙收入连续4年翻番,今年他家各项收入估计有30多万元。
刘光辉是赣州市委政法委派驻大余县新城镇分水坳村第一书记。从年3月起,他就在大余县新城镇分水坳村担任第一书记,前后将近5年时间。刘光辉告诉记者,分水坳村原是“十三五”贫困村,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差,村级组织和村集体经济薄弱。5年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干在一起、想在一起,摸实情,找路子,引政策、落项目,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分水坳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全村78户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现在的分水坳村可以称之为旧貌换新颜。5年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起研究政策,开展市场调研,多方争取资金,为村集体兴建了一座装机容量为KW的光伏扶贫电站,并建设了一栋建筑面积㎡的标准厂房,每年租赁收入14万余元。
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逸告诉记者,这几年,赣州市按照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包括县里的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主要精力都在抓脱贫攻坚,都走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安排44名市厅级领导干部结对联系县(市、区),全市所有贫困村分别明确1名县处级以上干部挂点帮扶,全市个行政村均选派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赣州市针对赣南的贫困特征,聚焦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深入调研、开准药方、精准解决。贫困群众实现了“蜗居跑风漏雨”到“住的安全敞亮”的历史转变。危房改造建新房,完成改造69.52万户,近万农户受益;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去,全市“十三五”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人(贫困户人,同步搬迁人),约占全省总量的60%。政府兜底直接“交钥匙”,建设农村保障房套,解决了一批农村最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问题。实现了“有病难医”到“病有所医”的历史转变。在全国率先构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组成的“四道医疗保障线”,累计补偿住院医疗费用68.9亿元,惠及贫困人口.08万人次。
-年,赣州累计投入各级脱贫攻坚资金.89亿元,累计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96亿元。五年来的多个昼夜,全市党员干部秉持一颗初心,5+2、“白+黑”,接续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甚至有20名扶贫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赣州市扶贫办主任罗瑞华说,今年4月份,赣州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后,赣州市委、市政府精准识别,通过农户申报、干部走访、部门监测、系统比对等途径,及时把多户、3.4万有致贫返贫风险的对象精准识别出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注重实效”的原则,从产业、就业、医疗、兜底保障等七个方面实施精准帮扶。特别是我们在全省率先为万城乡贫困人口购买精准防贫保险,实现群众遇困遇病遇灾不致贫不返贫,为防止返贫致贫装上了“保险阀”。
于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管宏说,于都县通过脱贫攻坚,首位产业发展迅猛,蔬菜大棚面积突破4.1万亩,建成5个千亩基地,连片亩以上基地实现乡镇全覆盖,于都成为赣州设施蔬菜主产区,富晒品牌越来越响;主导产业优化升级,脐橙、油茶种植面积分别达16.4万亩、28.7万亩,规模居全省前列,市场效益越来越好;特色产业百花齐放。每村组建了1个以上合作社,通过入社、入股,把所有贫困户连起来,通过技能培训、信贷扶持、产业奖补等措施,把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带起来,通过务工领薪、入股分红、土地收租、创业增收、特困群体用光伏收入直接分红等方式,让贫困户的口袋鼓起来。据统计,全县共成立家合作社,3.33万户贫困户入股万元,年贫困户产业收入占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以上,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产业收入。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王健)
来源:中国日报网